招投标热线:0635-2928865 0635-2928878

集团概况About Us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正信招标集团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国土部公开招标页岩气探矿权 对部分外资开放

发布时间:2015-04-21 22:08:47 作者:王仁贵 来源: 点击: 字号:

  “竞速”页岩气

  如果到2020年我国页岩气年产量能够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以上,则有希望改变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格局,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支柱。

  9月10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页岩气探矿权。本次招标共推出20个区块,总面积为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省(市)。

  根据公告,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

  目前我国已经在页岩气开发实验区钻井63口,其中30口井获得工业气流。“在资源评价、水平井钻井和储层改造方面科技攻关也取得明显进展,大型压裂车、可钻式桥塞等页岩气关键装备研发等取得突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介绍。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到2020年我国页岩气年产量能够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以上,则有希望改变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格局,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支柱。有人因此认为,页岩气将改变我国的能源版图。

  在美国借助页岩气的开发大幅提升能源独立性后,相关页岩气富集国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这一领域,但现实中却面临着技术缺乏或不够成熟、开发可能带来环境影响、投资成本高昂等诸多难题。

  我国已探明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以及常规石油、天然气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大大超过美国。但美国2011年的开采量已达1800亿立方米,而中国却是从零起步。

  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路线已经非常明确,研究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地质条件不同,美国技术是否适合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实践。

  抢滩瞄准未来

  围绕着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相关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部署。

  仅从近期来看,8月份,重庆市召开页岩气发展专题工作会议,提出将力争到2015年打150~200口页岩气井,页岩气年产量达到13亿~15亿立方 米,成为全国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的主战场。根据全国页岩气资源战略选区及评价工作预测,重庆市页岩气资源较为丰富,页岩气地质资源量约12.75万亿立方 米,预计可采资源量达2.05万亿立方米,两项均列全国第三,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也于7月在成都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目标也是页岩气。同样在7月,山西省也召开了页岩气开发利用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建言献策。

  6月份,江西省页岩气调查开发研究院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家页岩气调查开发研究院。江西是页岩气调查评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初步 估算赣西北及萍乐坳陷带部分层系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1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0.2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2012年全省规划利用天然气总量的 250倍。

  更早一点的5月,河南省地矿局与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联手进军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加快推进该省新能源建设。根据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互相借助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大页岩气资源勘查力度,摸清全省页岩气家底,从而改变河南省能源结构。

  相比于地方政府层面的部署,作为开发主体的企业更是将其作为未来竞争的主战场。五大电力央企和各省能源(电力)集团、投资集团悉数参与其中。在有关企 业看来,我国发电企业近七成是火电,过于依赖煤炭使电企备受高煤价之苦,争抢上游资源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通过页岩气开辟丰富的新资源,对电企来说具有 重要意义:页岩气大量开发和应用,有助于抑制煤炭价格上涨;电力企业在原料上有更大选择权,其对煤炭企业就多了一个谈判砝码;此外,气电联营模式或能显著 提升电厂经济效益。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现在积极抢滩,瞄准的都是未来。当下不见得就有多大的收益,但都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一位能源研究人士对《瞭望》新闻周刊 表示,页岩气作为一个新矿种,只要在本省(市)探明储量,那就是“不动产”式的财富,“变现”只是早晚的事。在当前节能减排的考核压力下,地方也迫切希望 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实现低碳发展。对企业来说,“面对一个新的‘宝藏’,现在问谁去挖,你能不心动?”

  面向民企新模式

  与2011年6月首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采取的邀标方式不同,此轮招标没有了国企和民企的区别,而且还对部分外资开放。中联煤副总经济师、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良认为,对民企进入页岩气市场来说是一个机会。此轮有意参与招标的70余家单位中,民企占1/3。

  研究人士表示,完钻一口页岩气井的成本从几千万至亿元人民币不等,目前许多民营企业正在探索较低成本的钻井技术和模式,并已取得积极进展。

  另一方面,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投入一直较匮乏。2011年用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不到1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整体投入不到 70亿元人民币。而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已达600多亿元人民币。研究人士认为,在产业初期就让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有助于加快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进 程。

  民营企业尽管在初期的技术储备和经验上有所不足,但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弥补在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在技术引进上也更容易被国外企业所接纳。

  但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也面临着风险大、成本高、运作周期长等现实问题。专家认为,除了放低竞标门槛外,国土资源部还将招标区块面积缩小,实际上也有便于民营企业有实力参与勘探开发的考虑。

  虽然此次第二轮招标对参与企业注册资本的限制是3亿元以上,但实际开发工作中,仅以勘探、打井的费用就以亿为计,后期还要有管网设施、液化设施和终端 使用设施的投入,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难以实施开发。如何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参与到页岩气的开发中,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7月11日,四川省与中石油签署了《关于组建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协议》,酝酿形成央企+地方政府+民企的开发模式。

  根据上述协议,中石油将在未来几年加快实施该规划,着力推进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尽快集成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工程配套技术。专家表示, “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技术要求也很高,民营企业即使成功竞标,独自投身页岩气勘探与开发领域也存在着极大风险。而这种模式,民企在分 得一杯羹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身的风险。”

  业界分析认为,对于民营企业进入页岩气行业,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将会把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带入新纪元。

  借鉴与探索合力推动

  作为页岩气领域的新进者,中国企业面临着技术难题。中石化董秘黄文生认为,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成为路径之一。如中石化近期收购的美国德文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展页岩气业务的公司之一,公司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开发页岩气。

  页岩气开发过去使用的是直井技术,产量不多。随着近几年国际油气价格的大幅攀升,水平井技术也取得了突破,页岩气得以实现大规模生产。这正是美国页岩气产量爆发式增长的关键。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只初步掌握了页岩气直井压裂技术。要想采用这一技术大规模采气,就要使用大型水力压裂,但成本太高且对地层伤害大,美国已停止使用。而中国对水平井技术尤其是分段压裂等关键技术尚待突破。

  中国寄望引进美国成熟技术的同时,还面临着技术适用性的问题。研究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的地质结构和美国有质的不同,美国的页岩是海相页岩,而我 国大部分是陆相页岩。美国页岩本身硅脂含量高,易压裂,而中国页岩泥土含量高,压裂之后容易塌陷。这些都使得中国无法直接使用美国现成的技术,中国的页岩 气开发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专家认为,中国当前尤其需要加快关键技术的攻关,加大科技投入,采取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适合中国页岩气特点的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 系。围绕着页岩气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正在提速。目前,中石化已能够打出水平井2000米,分段压裂21段,并已在四川获得了工业气流。

  技术障碍之外,研究人士认为,中美之间的差距,更表现在市场开发机制方面。9月11日,在国际能源署(IEA)联合中国能源网(China5e)和欧 盟驻华代表处共同举办的《天然气定价与监管: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报告发布会上,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美国的天然气价格非常便宜, 大约为0.4元/立方米,气价达到0.6元/立方米就可以赚钱。美国发达的天然气管网大大降低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成本。而在我国国内定价超过1元的情况下, 一些大企业也更愿意到美国投资,原因就在于市场环境。

  “与美国相比,中国管网设施建设滞后,且已有管网设施在第三方准入、市场开放等方面体制不顺、垄断经营,缺乏政策支持。随着页岩气规模开发,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将会成为制约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瓶颈。”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说。

  此外,目前关于天然气的价格形成机制并未理顺,随着页岩气开发的提速,其不可避免将会遭遇现在的天然气难题。

  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9月13~14日,中美两国政府间页岩气监管研讨会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召开。美方重点介绍了天然气行业监管的发展历 程、政府在促进页岩气开发方面发挥的作用、页岩气区块矿权管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和安全监管、页岩气开发对交通设施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内容十分丰富、针对性较强。这对页岩气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国家能源局一位参加会议的官员说。  

(本站编辑:admin)